首頁>軸承新聞>淺談服裝機械與信息技術嫁接 |
淺談服裝機械與信息技術嫁接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07/10/27
面對當今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與其他傳統產業一樣,服裝產業也面臨著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作為服裝業信息技術的載體,CAD/CAM等設備在很大程度上為服裝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服裝機械的嫁接,以改善和提高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成為服裝業和縫制機械行業所共同關注的重點。
在服裝企業的發展規劃中,企業決策者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服裝業進行整合,建立起面向未來信息社會的技術與管理架構,推動企業向現代化服裝企業邁進。在這一過程中,與服裝業相關的信息技術設備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筆者以服裝設計和裁剪等為代表的縫前工序為切入點,通過一些信息技術概念性的技術資料整理,對信息技術與服裝機械的嫁接進行回顧。
服裝CAD技術服裝CAD(COMPUTERAIDEDDESIGN)即計算機輔助服裝設計技術,是最早在服裝業得到應用的信息技術。
上世紀70年代后期,美國格柏(GEBER)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服裝工藝設計系統,功能涵蓋了推版和排料工藝環節,開創了服裝CAD技術的新紀元。隨后,在80年代初期,為了降低服裝CAD系統的擁有成本,格柏公司又推出了第一套微機版的服裝CAD工藝系統,從而為服裝CAD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在產業需求和新技術的推動下,體現設計師個性化創意的款式設計系統和計算機制版系統均研制開發成功。而近20年時間里,美國、西班牙、加拿大、法國,以及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等國家相繼研制出了各自的服裝CAD系統。根據服裝行業的需求,這些國家結合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對服裝CAD系統技術進行了創新和完善,由此,CAD系統得到了世界各國服裝企業的認同。
服裝CAD技術包括服裝款式設計創意系統、服裝樣版設計,以及工藝設計系統。在服裝設計過程中,首先,服裝設計師利用服裝款式設計創意系統將最初創意用電腦屏幕表現出來,并通過電腦的繪制、幾何變化、顏色調整和模擬仿真等工具對服裝效果圖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服裝電子效果圖系列文檔;其次,服裝設計師利用服裝樣版設計系統將服裝效果圖變成服裝樣版,在服裝樣衣版型確定之后進入到工業版型制作階段;最后,服裝工藝設計師利用工藝設計系統的豐富功能完成推版、排料等工藝環節和流程,最終形成各種工藝圖紙進入到生產加工縫制階段,完成整個設計過程。
服裝CAD技術與傳統手工工藝的結合,為服裝企業的產品開發和工藝制作帶來了全新的變化。據筆者了解,相比傳統的操作方式,CAD系統操作的優勢主要有:可將打版、推版、排料綜合效率提高6~15倍,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各個工藝環節綜合處理,簡化生產工藝;可建立企業的版型和衣片組件的智能數據庫,實現產品信息管理智能化;可實現高精度、全系列號型推版工作;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提高面料利用率,節約面料達2%-5%。從整體上說,服裝CAD技術可以降低企業產品開發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縮短服裝設計和工藝制作周期,因此使企業在反應速度、產品質量和產品成本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優勢。
目前,多數國際知名服裝CAD品牌在國內市場上均設置了辦事機構或代理公司,負責各自產品的展示、銷售和服務等工作。法國力克(LECTRA)公司的服裝CAD產品包括:GRAPHICINSTINCTANDPROSTYLE款式設計系統、MODARIS/BODYCLICK/DIAMINO打版放碼排料系統,西班牙艾維(INVESTRONICASISTEMAS)公司服裝CAD產品包括:AT-DESIGN服裝、面料設計系統,以及由PGS服裝打版放碼、MGS排料生成、MATCHING對花對格、MTM度身打版等構成的INVESMARKNT系統;另外,還有美國格柏、德國的艾斯特(ASSYLT)公司、加拿大派得(PAD)公司提供同類產品。
此外,國內服裝CAD公司將產品開發與銷售和服務等緊密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經營模式。北京時尚一科技發展公司的產品包括:ARISA服裝款式設計系統、參數化樣版制作系統、工藝設計系統和試衣系統等;北京智尊寶坊科技發展公司的產品包括:服裝樣版和工藝設計系統和款式設計系統等。此外,還有北京日升天辰電子有限公司、杭州愛科科技發展公司、廣州樵夫科技發展公司等國內企業提供服裝CAD產品。
除了電腦主機外,服裝CAD系統的配套硬件還包括:用于款式設計創意系統的彩色掃描儀、彩色噴墨打印機和數碼照相機,以及用于服裝工藝設計系統的數字化儀和寬幅繪圖機等。
服裝CAM技術在服裝生產中,產品鏈是從產品設計和開發到工藝制作,再到服裝面料的裁剪和裁片縫合,最后是熨燙整理和包裝的完整生產鏈。無疑,服裝CAD技術的運用增強了產品鏈中前期階段產品創新能力和質量管理能力,而產品鏈后期階段引入服裝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e即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則進一步延伸相關信息技術的使用范圍,全面提高了服裝企業的效益、效率和產品質量,建立了基于信息技術為框架,完整而高效的產品運做模式和核心競爭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服裝CAD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應用,也促進了服裝CAM技術的研制和開發。在服裝產業需求以及服裝CAD技術擴展的雙重動力推動下,國外服裝CAD生產廠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相繼推出服裝CAM及相關產品,其中自動裁床、QRS(快速反映系統)等成為服裝CAM技術的代表性產品。
自動裁床是在傳統裁床的基礎上導入電腦排料的數據信息,利用數碼控制裝置,直接控制裁剪刀頭移動,按照排料圖形裁出衣片。由于自動裁床均采用了數字控制技術,這也為系統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可重復性和精確性。一般來說,在服裝企業中,自動裁床常常與拉布機等設備配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裁、漏裁、多裁等問題,提高裁片質量和效率。目前,自動裁床代表性產品有:應用于大規模生產車間的格柏GT3250自動裁床、應用于度身訂做生產的DCS2500單量單裁自動裁床,力克公司的VECTOR系列自動裁床,艾維公司的INVESCUT自動裁床等。由于服裝企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采購服裝CAM產品將增加服裝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準備引進服裝CAM系統的服裝企業在規劃生產時,需要審慎考慮,嚴格評估,以保證項目成功實施。
三維服裝CAD技術三維服裝CAD技術是以三維空間造型技術為基礎,并結合了立體服裝設計相關要素以及服裝平面結構要素而形成的,是縫制機械行業和IT行業科學家和工程師向服裝設計師奉獻出的新一代立體服裝設計和裁剪系統。三維服裝CAD即可以面對個體服裝消費者,也可以面向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真正實現了服裝設計師利用計算機從概念設計到工業制版,再到加工生產一體化的夢想。
三維服裝CAD技術包括:自動測量技術、人體造型技術、面料應力分析技術、三維曲面的填充技術、三維到二維和二維到三維轉換技術等。
三維服裝CAD的實現過程是:首先,設計人員通過自動測量裝置將人體或人臺的數據收集起來,并建立三維人體或人臺曲面模型;其次,設計人員利用三維服裝CAD系統的功能再模型曲面上進行設計、編輯和修改,將服裝設計師的概念形象化;再次,設計人員通過面料的應力分析和三維填充技術對初期造型進行處理形成人體著裝的真實模擬效果,或通過三維到二維轉換技術將三維服裝變成平面樣版結構以制成樣以衣;最后,在主觀評價和反饋后,由服裝設計師決定或回到三維服裝CAD系統中進行修改,或進入下面的推版、排料工序,從而實現生產全過程。
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瑞士、美國、法國、日本和英國等發達國家的科研院所和大學就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由于三維服裝CAD技術需要面臨一系列難題(如:紡織面料的自然空間造型,人體曲面和服裝立體曲面的相對關系,服裝曲面與平面樣版的相互轉換等),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三維服裝CAD技術都停留在實驗室和科技論文上。直到最近幾年,一些國際著名服裝CAD公司,以及著名大學、科研機構紛紛開始直接面向市場需求進行商品化CAD產品計劃,三維CAD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國外,如美國格柏公司、法國力克公司等國際知名服裝CAD品牌企業利用自身資金和品牌優勢,通過兼并技術公司或購買直接獲得三維服裝CAD技術,開始開發商品化的三維服裝CAD系統,并已經初具規模。
由于三維服裝CAD技術的前期投入過大導致產品價格過高,商品化產品的成熟程度有待提高,大多數企業認為購買風險很大,因此三維服裝CAD系統沒有得到普及應用。
此外,除了服裝生產的縫前工藝中的CAD/CAM等外,以電腦自動化為主的電腦平車、電腦繡花機等機型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產品在服裝加工的縫中、縫后等工序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隨著全球IT產業的飛速發展,縫制機械行業日益實現了服裝機械與信息技術的嫁接,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縫制機械產業將會烙上深深的“IT”烙印。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LYC公司聯合滎陽工商打假 300余箱假軸承被查出 □襄陽軸承:機械巨頭 有望重拾升勢 □圓柱形內空軸承的安裝 □塵中軸承:運用壽命長 裝置快捷 □“軸承之都”瓦房店軸承產業發展機遇分析 |
上一篇:淺談軸承防銹管理工作
下一編:新買的電機軸承不到20小時就損壞